壁画
墙壁上的艺术,即人们直接画在墙面上的画。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壁画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壁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我国早在汉朝就有在墙壁上作画的记载,多是在石窟、墓室或是寺观的墙壁。
壁画指绘在壁上的画。原始社会人类在洞壁上刻画各种图形,以记事表情,这是最早的壁画。据历史记载,汉武帝画诸神像于甘泉宫,宣帝图功臣像于麒麟阁,也都是壁画。自魏晋到唐宋,佛道两教盛行,寺院道观多有壁画。敦煌壁画保存了当时大量杰出的艺术作品。明清卷轴盛行,壁画渐衰。唐骆宾王《四月八日题七级》诗:"铭书非晋代,壁画是梁年"唐段成式、张希复《游长安诸寺联句·诸画联句》:"惜哉壁画世未殚,后人新画何汗漫"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江渎庙西厢有壁画犊车。"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宗教信仰》:"太微宫里面有壁面,是名画家吴道子的手笔。"
在建筑物上的壁画,大致可以分为粗地壁画、刷地壁画、绘制壁画、浮雕壁画、马赛克镶嵌壁画以及其他工艺材料壁画等等。传统的刷地壁画又分湿壁画和干壁画。中国古代壁画一般以绘制场所的不同而区分,有店堂壁画、寺观壁画、石窟壁画、墓室壁画、民居住宅壁画等。现代壁画主要目的是建筑装饰,与建筑物及周边环境的协调、融合是最重要的,材料更加多样化,具有耐久性。
壁画以技法区分,有绘画型与绘画工艺型两类。绘画型指以绘画手段尤其是手绘方法直接完成于壁面上具体画法有5类。
①干壁画,是指通过在在粗泥、细泥、石灰浆混合作为原理,在处理后的干燥墙面上绘制;
②湿壁画,基底半干时,以清石灰水调和颜料调和绘制,这种绘画方式有一个缺点就是它必须一次完成,所以难度相对比较大;
③蛋彩画,主要是以蛋黄或蛋清作为主要调和剂颜料,在干壁上作画,不透明、易干、有坚硬感;
④蜡画,是指将蜡与颜料一起,混合画在木板或石质上,再进行加热及处理;
⑤油画,是指画于亚麻布或木板上的画绘画工艺型是指以工艺制作手段来完成最后效果的壁画,由于手工工艺或现代工艺的制作,加上各种材料的质感、肌理性能,能达到其他绘画手段所不能达到的艺术效果, 故被广泛采用。
以呈现形式来看,壁画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①壁雕,介于雕刻和壁画之间,倾向平面化构图,不以体积造型为主,故仍接近壁画,有浅浮雕、深浮雕以及阴刻线等作画手法,材料有石质、水泥、陶瓷、木雕、青铜等;
②壁刻,用水泥掺和白垩土、石灰、石英砂,再调进颜料,做出壁面,未干时,剥刻出不同色层,做成壁画;
③镶嵌壁画,通过把水泥作为粘合剂,用色石子、陶瓷片、色玻璃、贝壳、珐琅、宝石等颗粒拼嵌而成;
④ 陶瓷壁画,便于制作,坚固耐久,有良好的视觉效果,是现代壁画最流行的使用手段。
壁画广义分类可分为史前时期的岩画、洞窟壁画和地画等类型。狭义分类可分为宫廷壁画、墓室壁画、石窟壁画和寺观壁画等。